曹克非
2010年10月瑞士“文化风景线”(Culturescapes 2010)艺术节委约编导的一出具有纪实特征的剧场作品《嫦娥》(德语标题《Der rundere Mond》)。这也是我2007年导演《在一起》(《Togehter>)之后,进一步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的共同创作。
我个人生活在两种制度和文化之间,因此对于其中的纠结和充盈ˎ 缺失和获得是深有体会的。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异国婚姻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那么,作为在日常隐私生活中最直接经历两种文化碰撞的个人,ta们的切身经验是什么?ta们如何面对文化的差异和新的挑战?ta们在新的家又如何反思离开的家园?《嫦娥》是以在瑞士生活并和瑞士人结婚的中国大陆女性为出发点,经由她们的个人经历来思考这些跨越文化边界的发问。通过多次的访谈对话,我选择了五位来自不同年代和社会背景的女性,她们是京剧青衣演员ˎ 中文老师ˎ 大学刚毕业的家庭主妇ˎ 古琴演奏家和古董商。我们经过一个半月的排练,最后五位表演者在舞台上用个人的独特表达,展现了各自的心路历程。
戏中唯一一位瑞士男演员则扮演不同的丈夫角色,他在排练过程中通过与多位和中国女子联姻的瑞士丈夫的交谈,来寻找不同角色的某些原型,使《嫦娥》这出戏同时获得了来自另外文化背景的男性的视角。
在《嫦娥》中,我和主创团队探讨了纪录剧场的虚实关系,即如何让现实和虚构整合在一起,如何让“日常生活专家”和职业演员同台,而没有所谓业余和专业的区分,如何看待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如何在日常叙述和文学性的语言之间转换,如何拓展传统的舞台空间。我们在排练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关键词来激发表演者的身体ˎ 记忆和叙述,其中的十二个词构成了舞台上一个由十二台电视屏幕和耳机所构成的影像装置。观众在看完戏后,可以走上舞台,通过影像继续了解那五位女性包括导演在内的内心世界,或者可以在舞台上和创作者们一起共享中国火锅----参与一场别具一格的演后交流。
方案,导演: 曹克非
舞台,影像: 王国锋
服装: Anna von Zerboni
戏剧构作,装置: Mats Staub/Erinnerungsbüro
制作人: Peter-Jakob Kelting/North by North West Kulturprojekte
表演者: 曹曼,范廷珊,沈沁,徐琴,张文敏,Sebastian Krähenbühl,Chiao Ai 合唱团
合作制作: Schlachthaus Theater Bern, Kleintheater Luzern, Beijing Come & Go Centre for Arts Cooperation, Theater Roxy Basel